題:
請問幾個伊斯蘭的名詞解釋
2005-01-07 01:45:45 UTC
caliph 哈里發
mosque 清真寺
muslim 慕斯林
islan 伊斯蘭
jihad 聖戰
quran 古蘭
hijra 遷徙 聖遷
jahiliya 蒙昧時期


我希望得到的是名詞解釋
如:islan 伊斯蘭 和平 服從 屈服於阿拉
caliph 哈里發 上帝的代理人 先知的繼承人

謝謝
ps 20點
九 答案:
Kuba
2005-01-07 03:31:34 UTC
caliph 哈里發

上帝的代理人 先知的繼承人



mosque 清真寺

回教徒禮拜的場所。基本上為有蓬的開闊場地,殿中設有朝向麥加的米海拉布和敏拜爾。寺內不得供任何偶像或供品。寺外有宣禮塔,宣禮員在塔上呼喚信徒參加每日五次的禮拜。亦稱為禮拜寺



muslim 慕斯林

「穆斯林」的意思是順服真主的人。當一個人宣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的時候,他就成為一個穆斯林了。廣義的來說,一個願意順從真主的人就是一個穆斯林。因此,所有在穆罕默德之前出現過的聖人,也都是穆斯林。古蘭經特別提到比摩西和耶穌更早出現的易布拉欣(亞伯拉罕)。經裡敘述:「他不是猶太教徒或基督教徒,而是穆斯林。」,因為他服從真主的意願。因此,有的穆斯林順從真主,但並不是完全順從,也有的穆斯林努力使伊斯蘭成為他們的生活中心。那些空有穆斯林名字、卻沒有穆斯林應有的行為舉止的人,他的行為並不能代表伊斯蘭。一個穆斯林應該不僅心裡面順從真主,而且要以行動來證明順從真主,這樣才能算是言行一致、表裡合一的穆斯林。



jihad 聖戰

「Jihad」(聖戰)這個阿拉伯文字的原意有奮鬥、努力的意思,更精確的說,為了真主而奮鬥、努力。日常生活中所作任何討真主喜歡的奮鬥都是「Jihad」的一種,最上乘的「Jihad」是反抗暴政、彰揚真理。克制自己免於犯罪也是很好的一種「Jihad」。當伊斯蘭遭受攻擊時,拿起武器來捍衛伊斯蘭或者穆斯林國家也屬於「Jihad」(聖戰),可是這類的聖戰必須由宗教領袖或者穆斯林國家領袖來宣佈方屬有效,領袖的行誼且須遵奉古蘭與聖訓。



quran 古蘭

回教唯一經典.歷經22年寫成



islan 伊斯蘭

伊斯蘭的意思是「和平」、「服從」。和平的意思指內心和平,對周遭也保有和平的態度;服從是指對造物主的順從。伊斯蘭更寬廣的意思是因順服造物主而達到和平。



這是一個獨特的宗教,它的宗教名稱象徵一個道德態度與生活方式。猶太教(Judaism)的名稱是由猶大(Juda)而來,佛教(Buddism)的名稱是由釋迦牟尼(Goutam Buddha)而來,而印度教(Hinduism)則是由印度河(Indus River)而來。反觀伊斯蘭教,穆斯林是由伊斯蘭所傳達的訊息而產生認同,而並非因穆罕默德(求主賜他安寧),因此穆斯林不應被稱為「穆罕默德教徒」(Muhammadans)。



hijra 遷徙 聖遷

事件-在622 A.D., Muhammad 和一群追隨者出逃麥加去Medina (的地方Yathrib) 在架置敵意之下往Muhammad 。回教日曆建於這個日期(A.H.), 建立在` Umar 的王朝。Medina 是大約200 英哩麥加北部, 並且他們邀請Muhammad 去那裡。Muhammad 那裡到達了在9月20 日622 日A.D, 並且城市的名字被更改了到Medinatu'l-Nabi (先知城市) 。

當代伊斯蘭問題權威,曾在劍橋、哈佛及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執教的巴基斯坦學者阿梅德(Akbar Ahmed)在1988年出版的名著《發現伊斯蘭:理解穆斯林的歷史與社會》一書裡則指出,阿拉伯語裡有兩個關鍵字,一是「逃遷(Hijra),另一則是「戰鬥」(Jihad)。在整個伊斯蘭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來自宗教與非宗教的迫害過多,由7世紀先知們從麥加「逃遷」至麥地那,即有了「逃遷」以及逃無可逃,即奮而「戰鬥」的傳統。而這種「戰鬥」,又使得他們深信可以藉著「群眾運動」(Mahdis)而接近或達到教義所倡導的理想。這乃是伊斯蘭世界裡各種千禧年式群眾狂飆運動不絕如縷的主因。19世紀末,伊斯蘭世界著名的反抗領袖,反抗成功後改而修行的丹福底歐(Usman Dan Fodio)更說過:「逃遷是為了戰鬥。」因此,阿梅德教授遂指出:「伊斯蘭的Jihad,不祇是對不信者戰鬥而已,它是為了存活而戰鬥。」他在《發現伊斯蘭》裡以一整章的篇幅析論「逃遷」與「戰鬥」這兩個核心概念,他所謂的「戰鬥」,其實是一種以宗教心為基礎的「抵抗」。



jahiliya 蒙昧時期

無知的年代, 使用提到前伊斯蘭教的時期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Index/index.html

http://www.peace.org.tw/enews/analysis/20011227.htm
2014-11-06 04:23:31 UTC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05-01-12 17:27:50 UTC
謝謝樓上兩位的建議

我已經有再讀一些書了



前幾天沒啥空 所以先問
?
2005-01-12 13:35:16 UTC
贊成樓上Annie!因為投票出來的不見得是最佳解答,既然有興趣,學問要自己去做出來.
2005-01-11 01:33:29 UTC
如果你對回教有興趣的話

找一些書來讀吧

不然

孤狗都有寫ㄟ

自己查一查
Imam
2005-01-10 20:30:21 UTC
caliph 哈里發:先知的代位者。穆罕默德是先知的封印,在他之後再無先知,故穆聖之後的政教領導人不可自稱為先知。



mosque 清真寺:阿拉伯文的意義為叩頭禮拜的地方。



muslim 穆斯林:真實信奉伊斯蘭者。其反義為卡菲勒(Al-Karifroon),即不信道者。



islan 伊斯蘭:順服真主。



jihad 聖戰:在真主的道上奮鬥。為保衛信仰而與異教徒戰鬥者稱為小聖戰,無時無刻對抗內心的邪念稱為大聖戰。



quran 古蘭:宣讀、誦頌或覆頌神喻。古蘭經的文字為真主的語言,故為神喻。



hijra 遷徙 聖遷: 指穆罕默德於622年9月從麥加遷徙到雅斯裏布(今麥地那)的事件。619年,穆罕默德的叔父艾卜·塔裏布和妻子赫蒂徹先後去世,使他喪失了兩個重要的支援者和保護人。此後,不僅廣大穆斯林繼續遭到古來什貴族的迫害,而且穆罕默德本人也開始遭到古來什貴族的排斥和威脅。621年和622年,穆罕默德先後2次與雅斯裏布人在麥加附近的阿克巴訂立協約(即“亞克巴協定”)。之後,穆罕默德麥加的穆斯林分批遷往雅斯裏布,最後只留下了艾卜·伯克爾、阿裏和穆罕默德自己。古來什貴族聞訊後,決定最後殺死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偕同艾卜·伯克爾一起連夜趕小路逃出麥加,阿裏躺在穆罕默德的床上以迷惑敵人。為了躲避古來什貴族的捕殺,穆罕默德和艾卜·伯克爾在沙漠的騷爾山洞裏隱藏了3晝夜,最後在艾卜·伯克爾的釋奴阿密爾·本·富海拉的協助下,騎了兩峰駱駝,沿著紅海海岸,躲過十來什貴族的追捕,於622年9月24日安全到達雅斯裏布。這次遷徙是穆罕默德一生和伊斯蘭教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歐麥爾擔任哈裏發時,下令將遷徙這一年的阿拉伯太陰曆元旦(公元622年7月16日)定為伊斯蘭教的元年元旦。



jahiliya 蒙昧時期:伊斯蘭教創立之前的阿拉伯社會。穆斯林對伊斯蘭教誕生前的時代的統稱,以與伊斯蘭教時代相區別。“蒙昧時代”的阿拉伯人,狹義上是指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北部希賈茲和納季德的貝都因人。他們較之南阿拉伯人為落後,長期處於遊牧階段,盛行偶像崇拜,奉行血親復仇原則,在伊斯蘭教誕生前的百年間,又處於連綿不斷的部落戰爭中。七世紀時,穆罕默德開始傳播一神教,對當時阿拉伯人的氏族制度和宗教觀念,特別是偶像崇拜行為予以全面否定。在穆罕默德以安拉名義頒佈的《古蘭經》中,“蒙昧時代”一詞共出現次(3:154;5:50;33:33;48:26),都指出是對“真正的宗教”無知,缺乏應有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所以,“蒙昧時代”在伊斯蘭教中,專指沒有天命、先知和天啟經典的古阿拉伯歷史時期。
2005-01-07 21:20:20 UTC
(halifah)哈里發:是聖人穆和默德的繼承人的意思。

(mosque)清真寺:為穆斯林聚集禮拜的地方,在台灣穆斯林學習古蘭或有關教義方面的內容都是再清真寺

muslim 慕斯林 :信仰伊斯蘭教(islam)的信徒

quran 古蘭 :是伊斯蘭教信徒信仰的天經,這是由唯一的主宰 "阿拉"所頒降給穆和默德的經典。藉由聖人穆和默德將古蘭經的內容傳給繼承人。而這本經典的成書時事在穆聖歸真之後的事了。

jihad 聖戰 :為伊斯蘭教所信仰的唯一主宰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像電視新聞所說殺人那種較聖戰。為了自己宗教將自己本分做好,做一個適當的人,盡量努力做好事那都是聖戰。*我解釋的或許部是很齊全,你可以到台北清真寺索取相關的資訊喔*
?
2005-01-07 03:00:34 UTC
mosque 清真寺

回教徒禮拜的場所。基本上為有蓬的開闊場地,殿中設有朝向麥加的米海拉布和敏拜爾。寺內不得供任何偶像或供品。寺外有宣禮塔,宣禮員在塔上呼喚信徒參加每日五次的禮拜。亦稱為禮拜寺



聖戰

回教徒皆負有以征戰傳播伊斯蘭教教義的義務,此一義務稱為聖戰





你回答了兩ㄍ..我找到了2個..不過不曉得是不是你要的解釋...
?
2005-01-07 02:57:12 UTC
哈里發:回教教主與土耳其國王的稱號。原意為繼承者、代理人。意為阿拉的代理人。

穆斯林:斯蘭教信徒的通稱。原意為順服者,即順服阿拉旨意的人。

依斯蘭: 服從,順服 Islam,原意為絕對『順服』,順於主而獲安。有的書籍說

其原意是『順服』,『降服』,『服從神』之意。有對神絕

對服從的意思。

回教: 又叫依斯蘭教,清真教,天方教,因唐朝時由回人傳入中國,一所以稱為回教

聖戰:依斯蘭教徒若為了將回教傳給全類,或是捍衛回教而參戰,不管做了什麼事都可以上天堂。

古蘭經



古蘭經為回教唯一經典,價值與基督教徒尊新約聖經一般。

古蘭,意為:復頌,暗頌或頌讀。回教徒虔信此經內容全是

真主安拉藉天始使穆罕默德所啟示者。回教說:在天上存有

古蘭原本,叫做「書本之母」「隱藏的書」或「被保護的牌」

。古蘭是在牌上,意即古蘭是被保護的。全冊古蘭經共分為

一百十四個章,每章由"節"而成,共有六六一六節,古蘭也

能分為三十不部,每部又可在細分為"課",分成三十部是為

信徒能於拉馬丹盛月,每天讀完一部,三十天可全部讀完之

故。古蘭的排列方法不是根據受天啟的先後,或事件發生的

早晚,而只是極機械呆板地把長的章放在最前面,短的章放

在後面,因此,內容顯得混雜外叫人不易找到中心思想,但

也有人以為這種編輯法表明原編譔者對取材的忠實,不自做

聰明,古蘭是真主安拉藉天使加百列向穆罕默德所傳的旨示

,所以經中多用第一人稱向人說話。全經典都是神的言語,

不單是宗教聖書,人民法典,也是回教徒生活的指南針,古

蘭經可說是穆罕默德的語錄,當然回教徒絕不承認此說法。

又古蘭經用阿拉伯文寫成,因此阿拉伯文在回教社會也逐漸

變得神聖起來。初期回教教團於古蘭經問世後,對其細節解

釋仍面臨不少難題,於是,回教開始蒐集教祖穆氏生前遺訓,

原由弟子及親友口傳,予以整理編輯成書,這部教祖言行錄,

叫做「聖諭」,阿拉伯文Hadith中譯"哈底思",教祖的遺訓

曾雜有許多儰說,真假難分。在回教中「哈底斯」具無上的

權威,與可蘭經一樣是伊斯蘭教的根本法律,叫做「伊志媽」

( Ijma)是大家開會後共同通過的法律,Ijma意指「合意」與

「一致」,回教徒也用一種類推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叫做「革

亞斯」,中文稱做比較的法律,回教中的一切立法,就是根

據以下四個原則來規定:

(1)阿也台(主命)主命記在可蘭經中

(2)聖諭「哈底斯」穆氏生前的語錄

(3)伊志媽 共同通過的法律

(4)革亞斯「阿也台」與「哈底斯」

不能修改「伊志媽」與「革亞斯」可因時,因地需要隨時適意刪改。



古蘭經的特色:

特色:為回教唯一經典及依據

語言:用阿拉伯文寫成

來源:後世蒐集穆罕默德之語編列成書

權柄:因是神的言語所以神聖不可侵犯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