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彫刻王爺神尊文武袍
LIN        
2009-09-11 14:22:12 UTC
彫刻製造神佛像時,在身上的袍有一種叫【文武袍】或稱【文武甲】,為什麼會是武袍盔甲在內,文袍龍袍在外呢?

不要回答我說此尊神像允文、允武。

再一次麻煩各位大德!
四 答案:
憨愚老農
2009-09-11 16:14:12 UTC
諸羅山神佛工場您好

《老悟生來漢家人,彙音寶鑑是母音。嘻嘻哈哈早已慣,言談說笑帶鄉韻》

《人生不過百,常懷萬般憂。ㄧ絲帶不走,只留滿身咎。至親淺俎豆,遺物爭不休。忘卻世俗事,無憂亦無愁》

【問】彫刻王爺神尊文武袍

彫刻製造神佛像時,在身上的袍有一種叫【文武袍】或稱【文武甲】,為什麼會是武袍盔甲在內,文袍龍袍在外呢?不要回答我說此尊神像允文、允武。 再一次麻煩各位大德!

演藝人員,戲服也沒有看到有文武袍的打扮。

神佛工場已經是很專業了,要聊參考道友的認知,可見認真用心了…….

古老的事物,大多依天地大自然法則,循規蹈矩所定;天地開陰陽,陰陽生四象;左青龍右白虎,左青龍為「文」,故文為大為「禮」。佑白虎,佑為「兵」必「武」不祥,聖人創字以「止戈」為「武」,以止戈戒鬥。伐暴除惡,也須師出有名稱為「先禮後兵」。故聖人之心「顯文以外先,斂武以內後」。

武術之禮亦是如此;左手「文」握拳在外,向內抱佑拳為「禮」。佑手厄握拳在外,左手向外推在外的佑拳為「兵」。敬對方文在外,也是「先禮後兵」。

可是現在好像很少有師父提到這點……

如果雕刻整組三尊或五尊,有時為了左右對稱,雕刻師父會作改變………

老一輩的演藝人員,可能較為講究內涵,尊守古老傳統。現在馬馬虎虎烏魯目齊,反正觀眾「莫摘影」!

【十一生唱彈】以上淺解,有不達意,多請海涵。

《唱唱老歌,彈彈新得。感應因緣,無喜無憂。》
俊勳
2010-02-04 03:14:51 UTC
武將沙場代甲是當然~進殿面議文袍是禮儀
第幾個帳號
2009-09-12 01:06:14 UTC
大概是那兩位先聖死的比較慘的關係吧

事實上還滿多的

只是有的太聰明就掩蓋了武的那一部份

那個拿黃石公的兵法那位本是一個個性太直的劍客韓信爺

天下第二大軍師

然後唐朝那位名子更難唸的天下第三大軍師

還有不少啦帶領大軍前線打仗的都是這樣穿的

當然除了那個本來只是農夫那位茅蘆軍師孔明



主要是上殿或會議穿起來比較不帶殺氣

另外就是盔甲在冬天是冰的
興仔
2009-09-11 18:44:24 UTC
嗯~~~老梧兄廣學多才!!!



其實世上可堪稱文武雙全歷史中有詳載功勳者~~~



僅為"關羽"與"岳飛"二位聖者~~~



但坊間王爺千歲身雕文武袍其實多為"武身"居多~~~非文武雙全!!!



其涵義就如老梧兄所述~~~



可謂之"先禮後兵"~~~但不見得"文武雙全"或"允文允武"也......


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 Answers 上,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