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
2012-03-23 09:24:48 UTC
依增壹阿含經卷一序品:「四阿含義,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
因諸佛出世之初,弟子清淨,不須別制禁戒,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又稱通戒、略戒。
據增壹阿含經卷四十四載,過去七佛之偈頌為:
一、毘婆尸佛:忍辱為第一,佛說無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門。
二、尸棄佛:若眼見非邪,慧者護不著,棄捐於眾惡,在世為黠慧。
三、毘舍婆佛:不害亦不非,奉行於大戒,於食知止足,座床亦復然,執志為專一,是則諸佛教。
四、拘樓孫佛:譬如蜂採花,其色甚香潔,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五、拘那含牟尼佛:執志莫輕戲,當學尊寂道,賢者無愁憂,當滅志所念。
六、迦葉佛: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七、釋迦牟尼佛:護口意清淨,身行亦清淨,淨此三行跡,修行仙人道。
後世佛教所通用之通戒偈乃迦葉佛之偈,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即增壹阿含經卷一阿難所引「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四句。
參考資料 佛光山編撰之佛光大辭典